如果問如何從交易中賺錢,我猜大部分的人會說必須先了解當前合理的股價應是多少。當大盤高於這個價格時就賣出,低於這個價格就買入,如此便可以賺錢。產經分析師做的大概就是這種工作--計算合理股價。我曾經與同學討論過該如何決定大盤的股價。我們都把它當成一個物理問題--找出所有影響大盤的因素,找出這些因素如何決定大盤,最後建立大盤股價的模型。這是很牛頓式的,古典物理的想法。然而,可以想見首先會碰到的問題是,影響大盤的因素會非常多。就算把所有的因素都找出來了,如何決定這些個別因素對於大盤的影響也是個大問題,特別是對於非經濟因素如戰爭、疾病、政治(領導人掛了之類的)等。一來是關於這些非經濟因素的資料太少,這些因素對於大盤影響的預估會很不準。再者,戰爭、疾病、政治等事件其實每一次都是獨立的,歷史經驗無法套用。再退一萬步說,就當我們真的有這個模型好了,能否應用在實際的交易也讓人懷疑。如果我們把市場當成一個系統,(股票)交易每分鐘搓合一次,可以想成這個系統每分鐘會update一次,因此價格的計算必須要在一分鐘內完成(而且越快越好),否則便是無用的資訊。有一同經歷過去年下半年大殺盤的人應該能體會我在說什麼。在波動率很高的那段期間,特別是期交稅調降之後,常常是程式單連發互砍搞得各家看盤軟體當機,只剩期貨指數這個數字在動。等到軟體恢復正常,各商品的價格早就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手腳慢的只能等死。然而,這個模型一定相當複雜,我很懷疑能否根據這個模型及時完成計算。其次,如果目前的價格是不合理的,那麼需要多少時間才會回到合理價位?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價格有可能維持在不合理的價位(與計算出的價格相比)或者是往更不合理的方向走,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回到合理價位。買現貨也就罷了,了不起就是被套,死不了人。資買則是另當別論,在這情況下就得一直補保證金。券賣倒是還好,因為需要的保證金為股價九成,因此槓桿很小。期貨可就慘了,因為合約會到期會結算。在到期前若價格沒有回到合理價位,那只能等著被軋爆。像是去年的原油,假設模型計算出的合理價位為100USD/barrel,漲到120USD時放空,如果不停損的話,大概只能跑路了,因為它後來一路走高到14xUSD並且維持了好幾個月。除非有萬貫家財可以讓你撐到原油跌到目前50USD的價位。最後,為了維持這個模型的運作,必須不斷收集模型中變數的資訊,而這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時間&錢)。
當大盤高於合理價就賣出,低於合理價就買進,固然是一個從市場中賺錢的方法,但也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會上漲時買進,會下跌時賣出,這麼做也可以賺到錢。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要判斷合理價位為何,相對於之前的方法來說容易而且也快速許多。我判斷的依據很簡單,只看均線與成交量。均線用以判斷長期趨勢,而成交量則是判斷短期變化。
上述的方法有個缺點是,不知道它會漲到哪,也不知道它會跌到哪。假設第一天上漲五點但隔天下跌五十點,就算兩天的走勢判斷都對了還是有可能賠錢。因為判斷第一天會上漲於是買進,但漲的不夠多不到停利點,或是連交易成本都補不回來,此時大多數人會選擇續留手中部位,而隔天卻跌了五十點,最後還倒賠四十五點。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趨勢的判斷就變得很重要,因為這決定了基本策略。多頭時易漲難跌,空頭則相反。我判斷多空的方法是看均線的排列。如果是標準的多頭,應該會看到收盤價在五日均線之上,五日均線又在十日均線之上,十日均線又在月線之上等等,層層相疊。例如從三月初開始到今天為止的均線排列就是個很標準的多頭排列。空頭排列則相反,收盤價在五日均線下,五日均線又在十日均線下,而十日均線又會在月線下,層層相疊。例如去年五月中到七月中,九月底到十月底就是蠻明顯的空頭排列。如果均線開始糾結,那就是要整理了。另外,在底部的大紅K或是頭部的大黑K要特別注意,因為這通常是盤勢反轉的訊號。
除了判斷大趨勢的工具外,還需要另一個工具判斷短期變化以決定進出點,我是用成交量。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而成交量可以說是這些因素加加減減所得出來的綜合結果。用成交量來看,則可不必一一分析這些因素(我會注意這些財經資訊,但那從來就不是我進出的理由)。況且每個人買進或賣出的理由都不相同,我們也不可能知道所有人的理由。我是從統計力學的角度出發得到這個想法的。在統計力學中,我們不去理會每個粒子的受力情形,只在乎巨觀變量。我們永遠可以找出股市應該上漲或下跌的理由,但只有交易的結果才是真實的。
買賣這回事其實還蠻單純的。便宜時大家就會想買,貴的時候大家就不想買。因此我們可以反過來想,把成交量視為市場上所有交易者對於當前股價的一種投票。當成交量大的時候表示大家認為當前的價格便宜,那麼之後的價格應該會上揚。反之若成交量小則表示大家認為目前價格貴,那麼之後的價格應該會下跌。在盤中我會不停估算當日成交量,如果估出來的成交量比昨日的量大,表示明日上漲的可能性較大。如果估出來的成交量比昨日的小,表示明日下跌的可能性較大。不過我覺得最近台股反應有變快的趨勢,假設在某個時刻預估的當日成交量比昨日量來的大,那麼沒多久指數便會開始走高,不用等到隔天。
不過必須要知道,上述這些只是比較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並不一定會如此。好比說價漲量縮的情形,理論上隔天會跌。但這也有可能是在一片看壞聲中,市場上有少部份人得到股價之後會上揚的消息因此買進而造成價漲量縮。等到消息一被揭露,大家又一窩瘋的買,結果隔日價量俱漲。要避免類似的情形,必須做好停損停利,這在下一篇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