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不想生小孩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自信可以教好他,但既然命運如此也只能認啦。雖說是還很久的事,不過最近無法停止思考小寶的教養問題。反正早點規劃也沒什麼不好,就看看吧~
人生方向比學歷重要
廣設大學造成學歷鑑別度的降低反而更推升了名校情節,在PTT上戰的很熱的其中一個話題就是學校。不過我觀察周遭的例子,發現學歷其實不是那麼重要。我周圍的人學歷有高有低,但大多混的還不錯。這不是說不同學校的人沒有差異,事實上差異還不小。可是這世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沒有難到非抬青椒才能處理的程度,有相關知識,大抵還是能勝任愉快。這半甲子一路看來,我發現學歷對於人的影響其實比想像來的小。年紀越長,影響越小,大概只有第一份工作會有比較顯著的差異。當然,我也不是說唸書無用。唸書是有用的,但不在於賺錢,而是會有比較多的可能性以及選擇的自由。讀書至上或無用論都太極端了。對人生影響比較大的,根據目前為止的觀察,我認為是方向與職業的選擇。
會讓我擔心的,並不是小孩輸在起跑點或唸不到名校這樣的事,而是他找不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我跟老婆也沒啥特別的打算,就是打算從小盡量讓他嘗試不同的事物,也許他可以在其中找到他想要的。(但話說回來,萬一他的興趣很多而不知該選擇什麼,那也是麻煩。)讀傳記是個有效率的方法,可以過濾出一個大方向。像我小時候讀傳記,對於科學家的生活就很嚮往(最喜歡的是牛頓與哥白尼~),但對於文學家、音樂家、政治家的生活就沒什麼共鳴。不過這只能燒香了,因為有可能他對什麼都沒有興趣。(若真是如此我也沒輒,已經盡力了。)Anyway,這件事,是在小孩的教育上唯一讓我感到有時間壓力的事。因為人生是不斷累積的漫長過程,成就取決於平常的每一天是如何渡過的。就算一天只比別人多花一小時,甚至只有半小時,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長久下來那累積的差異會非常巨大而且難以超越。世界上沒有什麼速成的事,所以越早找到自己的方向會越有利。我不是鼓勵競爭。事實上,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不跟大家一窩瘋的做同樣的事,這樣的人生才比較快樂跟有意義。只是,這世上也會有許多人選擇跟自己相同的道路,所以競爭是難以避免。面臨競爭時如果比別人強,那就有更多選擇的自由,就能更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當然啦,我是希望他能多讀點書,因為我自己深深體會到知識所帶來的好處。知識就是力量,有力量才能隨心所欲。而且這不像金錢,是旁人剝奪不走的財產。不過如果他志不在此,那我也不勉強,只要他快樂就好。
不問問題才真有問題
盡量解答與減少學生問題是許多老師努力的方向。我可以理解這樣的想法,但仔細思考後卻不覺得這是教育的理想結果。以自己的經驗,在學習的過程中雖有許多疑問被解決,但進一步思考卻會產生更多疑問。理解的越多,疑問也越多,我覺得這才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不太清楚目前國高中的教育現場是啥情況,若還是像之前的填鴨教育,那實在是不太妙。不是不贊成記憶與背誦,我認為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教育不該只停留在這種層次。這種方式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真正該訓練的是思考能力(不過思考能力的訓練是建構在資訊記憶與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這個部份我打算自己來。在他接受基礎教育的時候,我會讀一下他的教材,看看到底學些什麼(順便再思考一下以前學過的東西),然後問他一些古怪的問題。特別是文史地的部份,因為這不像數理的東西是一翻兩瞪眼,追根究底到最後往往不是正確與否,而是如何選擇的問題。例如說,「孔子說毋友不如己者,你覺得這對不對?為什麼?」,「如果你是孔明,你會輔佐阿斗嗎?如果不會,你打算怎麼做?」,之類的。文史地教材介紹我們的文化,我們是應該要認識自己的文化,但並不是一昧地接受。對於上課內容照單全收,不去懷疑不去思考,這種做法無法讓我們從古人的經驗中學到任何東西,只是複製經驗,實在是浪費了這些學習的時間與精力。再說,先聖賢哲的思想成就雖然很了不起,但我們也不見得比較差。再怎麼說這都已經是我們的時代了,這個世代的問題,我們無法,也不需請示他們該怎麼處理。
至於理科我倒是沒什麼其他的想法,教材內容沒什麼模稜兩可的地方,還蠻直接了當的。只是剛開始接觸一些觀念的時候,會覺得那些東西很突兀。不過這些概念都有時空背景,不是忽然蹦出來的。所以我會叫小孩去找些科學發展史的東西讀一讀,讓他了解一下來龍去脈。(在此說個關於理科的題外話,從質量守恆、粒子數守恆、能量守恆、動量守恆等,從小到大我們學過不少守恆定律。老師教,我們學,可是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守恆定律?(請不要跟我說是為了折磨學生。)為什麼當新發現破壞舊有守恆定律時我們要尋找新的守恆定律?「在科學上,為什麼守恆定律對於人類這麼重要?」能想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科學運作的根本一定可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比較特別的一點是,我不打算讓他補習,也不打算讓他重考。因為,如果他需要靠補習跟重考才能上自己想要的學校,那表示他沒有唸書的天分。如果沒有天分,那就不要浪費時間唸書了,趕快去工作比較實在。
培養資訊蒐集的能力
在以前資訊流通不易,擁有資訊的人有明顯優勢。(所以說以前老師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時代背景如此。)但現在網路發達,資訊隨手可得,花時間精力去硬記隨手可得的東西是沒有效率的行為。就拿元素週期表來說好了。現在怎樣不清楚,但我們那個時代的一定都有背過(至少左右兩邊的那幾欄跟比較前面的元素)。說實在的,我從以前就覺得就很蠢,完全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這是對的事。(不過為了分數還是背了。)如果以後需要知道這些元素的特性,我去查表就好了,又何必背?要知道的應該是這個表為什麼這麼編排?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甚至是有沒有比這更好的元素分類方法?前面也說到了,我會問他一些古怪的問題。我相信一定會有需要我們兩個都不清楚的資訊才能將討論繼續下去的時候。那麼,這就是個好時機,叫他上網去查。有維基的條目就叫他看看,順便練英文,一舉兩得。
民主與責任從小做起
小的時候,大人都叫我不要多嘴管家裡的閒事,可是我認為這樣真的很不好。這樣做在某些情況下雖然很方便行事,但長久下來會讓小孩對周遭事務的關心漸漸痲痹。小的時候不管家庭小事,長大也不會在乎國家大事。而且照理說,小孩是家庭的一份子,當然也有發表意見與決定家庭事務的權利。從小不去訓練他表達自己,試著做決定,然後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等他18或20歲生日那天忽然跟他說「你已經是大人了,接下來就看你自己囉~」。這樣他會為自己負責那才是見鬼了。人可沒什麼物質三態,到了臨界點就會忽然發生相轉變。況且,不懂得表達自己,以後在各方面都會吃虧。總之呢,我打算從小孩可以溝通的時候就讓他參與家庭事務的決定。從今天要買什麼菜/去哪間餐廳等小事,到搬家去哪裡/上哪間學校等影響比較深遠的大事。跟他說我們受到的限制是什麼,在這限制下我們有什麼選擇,以及每種選擇所可能產生的後果。當然,每個人意見不同,中間一定會有些摩擦。這就是練習溝通協調、據理力爭、選擇取捨的好機會。最後,學著擦自己的屁股。
上面這些想的是很美好啦,不過都是紙上談兵,實際會是啥狀況真的是一點準備都沒有。哎,講這麼多,卻有種個性才是決定一切的預感,再說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