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Ptt的PhD板看到別人轉貼柯裕棻的行路難
http://blog.chinatimes.com/yufen/archive/2005/08/17/11276.html
我記得,在我剛開板的時候,普隆達星變種人也有留類似的話,依稀記得是...
"...最痛苦的是...那種回首時,獨自一人走過的煎熬..."
(Sorry,變種人,忘了你留言在公告那篇
我把公告刪掉,結果連你的回覆也不見了)
雖然我不覺得唸PhD有像他們講的那麼痛苦
但這篇文章確實說出了很多我尚未化成言語的感覺
思考
在行路難裡有一段...
"...留學的七八年裡,我的人生經驗是不斷往內探求的過程,
彷彿藉由知識將自己壓縮成一個密度極大但是體積極小的黑洞..."
與其說是留學生的內心寫照
不如說是在思考過程中,內心狀態變化的描述
我內心狀態變化最激烈的時候
是大學後半跟研究所的四年
那時的我,不斷想著形而上的問題
像是科學的本質、世界的本質、人生的本質、信仰等...
在剛開始思考時,內心的能量附著在概念之上並飄散四處
(人透過這些概念與現實世界連結,這些概念是自己對世界的體認)
隨著過程展開,無關的概念一一被摒棄,只剩下少數通過自己檢驗的價值
這是個把自己從這世界抽離的過程
而那些附著在無價值的概念上的能量
脫離被摒棄的觀念並匯聚到存留下來的概念上
這過程不斷反覆,概念的數量越來越少,能量卻越來越強
自己也越來越抽離這個世界
由於這些概念與一般概念相比,背負著過多的能量,便往內心深處掉落
彼此融合坍塌,形成一種體積極小但能量極高,類似黑洞的東西
那就是所謂的價值觀!
(這過程其實很類似恆星演化)
然而我所得到的結論通常令人悲觀
像是"要消彌戰爭的根本辦法就是消滅所有人類"
這種對人類、對世界、對普世價值的恨
也在這過程掉落並壓縮在內心深處,變得強大而隱晦
而我也漸漸地迷戀上渾沌與無秩序
我以前沒讀過尼采,但後來發現我得到的很多結論都跟他類似
真是找到知己了...
孤獨
讀PhD確實是孤獨,但我在唸PhD之前就有這種孤獨了
感覺也比現在要強烈的多
這種孤獨感是從國中開始有的
當我發現自己與別人如此格格不入,卻無人理解時
同學間好像很熟...但心靈的距離何其遠?!
渴望跟別人有交流,然而對於這樣的我是遙不可及的
試問我要如何跟一個國中生或高中生訴說我的理想,
以及不知何時可以實現的焦慮?!
甚至,那時候的我,有沒有資格擁有這種理想都不確定...
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這種苦,我只能擺在心裡
國中跟高中的六年都是這樣渡過的...
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聯考
其他的一切與之相比,都渺小的微不足道
彷彿聯考的好成績就是幸福人生的invitation
至少每個大人都是這麼認為
(高一的班導堅哥例外,高一是這六年來最快樂的時光)
我自幼就有點小聰明,所以考試這種事向來難不倒我
當我把全數的時間都花在訓練自己成為考試機器上頭時
在小學感興趣的東西,也因為時間跟精力的耗損而不得擱置一旁
我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
這種情況讓我嚴重焦慮
上了大學,唸的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大家又是有志一同,這種孤獨感頓時減低不少
那時是覺得雖然慢,但人生總算在對的軌道上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莫名其妙讀完研究所
然而,在台灣的二十幾年,我內心深處總是有股莫名的憤怒
痛恨這虛偽的世界,痛恨台灣人的盲從
痛恨這社會荒謬可笑的主流價值,而我卻他媽的不得不隨波逐流!
甚至痛恨著這個世界,包括我,所必須遵守的自然定律
但我最最痛恨的,是自己
我恨自己的軟弱、無力、無知
恨自己的身體跟意志唱反調
(例如,在唸書的時候想睡覺,而我總是用各種方法讓身體屈服在意志的控制之下
我最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是 "給我乖乖聽話!")
再加上,台大跟清大物理開出來最難的課只到量子場論
我也找不到超越自己很多的同隮,但這世上比我厲害的何其多?!
在台灣,我覺得自己已經到頂了,卻仍不知自己的極限在哪...
對於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相當不滿
在台灣,我感到窒息,於是我出國了
在倫敦的第一年,情況確實像行路難所描述的
倫敦是很多人希望一遊的城市
對我來說卻只不過是個居所,跟台北沒有兩樣
我(覺得自己)走的很瀟灑,一只皮箱、一個包、一張單程機票
就這樣過來了,什麼旅遊書都沒買
只有學校給我如何到宿舍的instruction
我所知的倫敦,僅限於家裡到學校,74路公車經過的路線
生活就是做研究跟睡覺的循環
依稀記得剛來的時候,五味雜陳
一方面是因為夢想開始的喜悅,以及對自己的期許
另一方面因為自己拋下了與台灣的一切,又尚未在異國生根
而處在兩個世界的夾縫中的失重狀態,感受到一種無以名狀的漂浮感
在這空間夾縫中,你只有你自己
我想,這大概是所謂的鄉愁吧...
這數種不同的感覺交織成淡淡、卻難以言喻的苦澀
我當時最常聽的歌是周杰倫的七里香
而這苦澀不知不覺地融入這首歌中...
只要一聽到七里香,便回憶起了剛來異國的苦澀滋味...
但現在已在英國生根的我,不論怎麼聽
也想不起當初的感受...
那時與英國的連結只有做研究,是手中僅有的一塊浮木
這種情況下,與自己獨處的機會忽然多了很多
一般人看來這樣是孤獨的,我卻很喜歡這樣的狀態
這正是學習所必要的
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質問、批判自己
兩個分身分別持著新的與舊的價值觀彼此對抗
是自己與自己的激烈廝殺
在這一年裡,不斷有新的東西從心裡冒出
產生新的我並摧毀舊的我
這種超越自己的戲碼每個禮拜都在上演,感到非常滿足
現在在倫敦的生活,一切都很順利,週末變得越來越忙碌
跟同學關係不錯,與指導教授的合作也很愉快
雖然因不斷地超越自己而感到喜悅,卻也覺得迷惘跟焦慮...
因為,我不應該感到滿足,我應該時時像餓狼般饑渴
我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 Mar 16 Thu 2006 23:59
思考與孤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