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從某人A購買某商家的禮券開始...
某商家後來換過經營者,便於2007年一月一日公告所有禮券使用日期至2006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截止
當然,這擺明了就是片面毀約
後來A與商家申訴無效,便轉往居住地縣市政府相關單位協請處理
就A的blog上文章的描述...
承辦官員首先是以事件涉及的金額太少(數百元),質疑該申訴的必要性
而A也不滿意該承辦官員一些措詞、態度及辦理的速度
便在自己的blog上寫下自己在這事件當中的遭遇及感受
後來該官員也在網路上看到A寫的這些文章,認為A在散佈扭曲的事實
便與A發生了一些爭執
最後,A上縣市政府的網站申訴該名官員
令人震驚的是A的申訴竟被該縣市政府逕自刪除,直到第二次才申訴成功
(也許是快到年底要打考績,便把民眾的申訴刪除,以造成該縣市民眾快樂的一個假象)
後來,A又在blog上寫了一篇女性主義云云
算是她在這事件當中的社會觀察
簡而言之,A認為自己在這當中受到了性別歧視
我跟A的問題,就是從這邊開始...
我自己對這事件的看法是,A確實是受到該承辦官員不合理的待遇
如以涉及金額多寡質疑該申訴的必要性、案件處理超過時限
(普通件是六個工作天,但某女兩個禮拜才拿到有關單位的回文、
就算公文的往返是要經過收發,也實在是太久了,台灣的郵局沒這麼廢)
最重要的是,A對該官員的申訴被逕自刪除
儘管如此,我還是沒辦法得到A所受的待遇是由於性別歧視所致
這個事件是上對下的壓迫,但該官員與A的角色差別,既是官與民,也是男與女
(可能還有其他的,如年紀,南北部人等等)
而從這單一事件,我無法歸納出這壓迫是男對女的壓迫,而不是官對民或是其他的
因為我並沒有看到因為申訴者性別的不同造成的差別待遇
這整件事的確是不關我的事,你可以說我犯賤,但我實在是太好奇
想知道A到底怎麼從自己的感受及遭遇歸納出這是一件性別歧視
於是我就在A的blog上寫下我的看法
結果事情的討論後來就越來越往奇怪的方向發展
對於A寫的東西,我無法清楚掌握其語意,而且也不懂A的邏輯
而A也誤解我話語的意思
於是最後就便成雞同鴨講,不了了之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我這句話
"妳跟該官員的關係,既是男與女,也是官與民。從這一個單一事件,
如何知道這種壓迫是來自男與女,還是官與民(或者兩者都有)?"
會被認為有很嚴重的性別歧視?
我想到唯一合理的解釋是,A認為社會所有的壓迫都是來自性別差異
所以如果我否認(或懷疑)這壓迫是源自性別,那我本身就是有性別歧視的
(不過我不同意這論點,性別只是人之間的其中一種差別)
Anyway, 透過我們中間的友人,我大概知道我們之間的誤解在什麼地方了
基本上,是我們對於語言的使用及認知有根本上的差異
雖然最後跟A搞得不是很愉快,但也間接促使我思考語言文字使用上的一些問題
也算是有收穫
下一篇,我會講講我的心得
- Feb 07 Wed 2007 07:58
禮券、申訴、誤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